邓小平为何不当主席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的邓小平同志当选主席几乎已经是众望所归,但他自己却明确拒绝了这一提议,一直到1981年,邓小平接见金庸时,众人才从两人的谈话中了解到事情的原因。 一生“四拒绝” 其除了拒绝了主席的位置,邓小一生还有另外三个拒绝,不得不说,邓小平同志这一生,确实将名誉权利看的极为淡泊。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领导班子中还将分工定为“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位,一般副秘书长常常有好几位,每次为了明确工作,都不得不进行冗杂的秘书长会议。 后来中共七大之后,为了增加工作效率,毛主席决定在中央选举一名“总书记”,负责部署各项党的具体方针。 当时毛主席极为欣赏邓公的工作能力,想要将这个职位交给他,但当时的邓公却总是觉得自己的威望尚且不够主持大局,于是百般推辞。 最后还是毛主席联合周总理的劝说,这个担子才终于落到了邓公的肩上。 无独有偶,后来周总理在1976年与世长辞。中央上下在悲痛之余,急需选出一位新任总理,来接过周总理手中的大旗。 而当时的邓公刚刚经历过“特殊时期”,人生中的“三起三落”。不过,虽然身处逆境,但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多次以副总理的身份出席国际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老人家离成为名副其实的总理也只有一步之遥。 可知道中央的提议后,73岁的邓公还是选择了拒绝。 事实上,就现在国际上各个国家的主席年纪来看,邓公当时的年龄并不算大,但当时的邓公坚持认为,机会应该留给更年轻的人,尤其是“总理”这么重要的职位,更应该交给年轻且更加出众的人来担任。 最终,在他的坚持之下,由华国锋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而邓公则甘愿退居副总理的位置上,默默为这个国家做贡献。 不过后来,被众人寄予期待的华国锋还是犯了思想上的错误。虽然他也为我党做出了不少卓越的贡献,但此时思想陷入误区的华国锋显然已经不适合再担当大任了,此时全党上下决定重新选出一位党中央主席。而这个人选,再次落到了邓公头上。 但此时的邓公却再次婉拒了这项邀请,反而是开始力排众议,和各个中央高层领导人单独谈话,力排众议推举更加年轻的胡耀邦坐上这个位置。 后来据胡耀邦自己回忆,他当时觉得自己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和邓小平同志远远不能比,但当时的邓小平同志却多次“教育他”,要求他“当仁不让”。而邓公拒绝的原因,直到1981年,接见金庸时才透露出来。 ……………………………………………………………………………………………………… 与金庸的会面 毛主席去世后,邓小平为何两次拒绝担任主席?1981年,接见金庸时,邓小平又是如何透露原因的? 提到金庸先生的名字,今天大部分人可能只会联想到他笔下那些精彩绝伦的武侠小说和快意江湖的英雄侠客 。但除了是一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和政治领域也渊源颇深,为此,他还一手创办了《明报》,当时业内人士评价他是“一手写社评,一手写武侠”。 而金庸先生本身也是一位非常爱国的人,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也留下了不少带有政治色彩的“预言”,这其中就有关于邓公的。 当然,邓公会亲自接见金庸先生也并非仅仅是因为他发表的关于自己的这些预言。 其实早在见邓公之前,金庸先生就曾经受邀前往台湾,和蒋经国有过一次会谈,在关于国家领土问题上,无论是台湾还是香港,金庸一直坚持的是“一个中国”原则,当年针对“四人帮”的问题,先生也从不吝啬自己犀利的笔墨,这才是邓公真正愿意接见金庸的原因。 而两人1981年的这次会面,可以说是一见如故,邓公十分欣赏金庸的文笔以及一些政治观点,金庸先生也在后来多次表示过自己对于邓公的崇敬。 不过两个风云人物之间的会面,当然不会像真正的老友寒暄一样简单。当年的那次见面,一位是饱经忧患的国家领导人,一位是浸淫政治社评二十多年的政治家,会谈中自然少不了对于当时时局政治尖锐问题的探讨。 当谈及现阶段中国的发展时,邓公对于自己的观点也毫不遮掩,他认为,我们的国家在那个阶段发展还有三大主要问题,一是在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三是搞好经济建设。 而两人在这一点上显然是达成了一致,但金庸先生此时却提出了应该由邓公担任主席的想法,并且针对邓公淡泊名利的拒绝提出了疑问和敬佩。 而相较于金庸先生的惊讶,邓公的态度就显得更加轻描淡写一些。当然,在关于资历的问题上,邓公并没有过度自谦,他坦然的说自己并非是没有资历。 只不过当时中国正是建立外交的重要时刻,维持好中国和120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并不容易,一旦坐上那个位置,邓公明白自己为此就需要更加的谨小慎微,付出更多的时间。 但就当时邓公的年纪,他并没有那么多精力,他只想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更多的方面,为国家做贡献,比如推动国家改革开放,并不想将精力分散在和各个国家元首的应酬上,这一点,他也相信,其它高层领导人会比他做的更好。 而邓公的解释不但令金庸先生恍然大悟,这一次的会谈内容发表在《明报》上之后,也让世人对邓公的了解更加上升了一个层次。 ……………………………………………………………………………………………………… 不忘初心 为国为民 邓小平为何不当主席?1981年接见金庸时,对此邓公表示只想为国家更好的做贡献。而邓公也确实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改初心,为这个国家鞠躬尽瘁。 但纵观邓公这一生,他的政治生涯算不上是一帆风顺。虽然很早就有了革命意识,并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在“特殊时期”他依然迎来了自己的低谷,失去了一切职位和权利。 但就算是这样,也拦不住他一颗爱国的心,人生大起大落之间,他从来都没有忘记关注党内外的问题和国家大事,这也是为什么四人帮被彻底粉碎后,邓公能精准的看到我国的发展局势,带领我党改革开放吗,走向成功的原因。 在思想路线上,邓公不但要求我党坚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还积极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明确全党上下要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对毛主席的理论做出了充分的肯定。 更加难得是,他打破了从前领导层的一些“拿来主义”的思想,带领中国不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更加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中国“走自己的路”的大门。 在国家建设上,就像和金庸先生谈话中提到的那样,邓公坚持搞经济建设,坚持将全党的工作重心尽快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当时邓公在南方画下了一个“圈”,他推动了中国全面对外改革开放的经济形势,划定了14个沿海城市经济特区,将中国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关于祖国的统一上,这位老人同样也耗费了大量的心血,那句我们熟悉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也正是由邓公开创性的提出。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香港和澳门才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虽然拒绝成为一国主席,但其实细数邓公的贡献,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元首小。我们常说“在其位,谋其政”,但邓公却真正做到了无论在或不在高位,都将国家利益放在了最前面。 遗憾的是,邓公最终在1997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我相信,邓公看到今天由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带来的中国盛世,也会在冥冥之中感到一丝欣慰。 |